全員參與!走進群眾心里 訪出扎實成效 |
馬鞍山市政法機關推進政法干警“進萬家、訪民情、解民憂、辦實事”大走訪活動走深走實 |
|
自馬鞍山市政法干警“進萬家、訪民情、解民憂、辦實事”大走訪活動開展以來,全市政法機關高度重視,統籌安排,全力以赴,進社區、進企業、進校園,宣傳法律法規,收集社情民意,解決煩事難題,進一步提高了群眾對政法工作的知曉率和滿意度,有力推動馬鞍山市政法工作高質量發展,助力建設更高水平平安馬鞍山。
集中走訪階段,全市政法干警走訪常住居民20余萬戶,覆蓋群眾80余萬人、企業5700余家,收集意見建議2700余條。
全員參與 走進群眾心坎里
市委常委、政法委書記發揮表率作用,深入珍珠園五村部分居民家中,了解是否在生活中遇到涉法涉訴方面“急難愁盼”問題,并征求對政法工作的意見和建議。
含山縣委政法委將大走訪與提升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工作相結合,組織各政法單位開展為期兩個月“亮警燈”巡防活動,進一步提升了見警率、管事率,讓社會“安全網”越織越密。
……
領導帶頭,全員覆蓋。此次大走訪活動,全市各政法單位均成立由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活動領導小組,發揮頭雁效應,全員發動、全員參與、全力以赴。
市中院領導班子模范帶頭,干警全員參與,分批次深入走訪群眾、企業,堅持以“六個一”貫穿大走訪活動始終,即要有一腔熱情、派出一批干警、集中一段時間、堅持一定走訪、辦好一批實事、保持一流作風。
全市兩級檢察院堅持走訪調研與普法宣傳齊頭并進,印制大走訪宣傳手冊、反養老詐騙宣傳手冊、反有組織犯罪法等宣傳資料,邊走訪邊普法。
市司法局安排全市司法行政系統200名干警分期分批走訪中小企業和社區居民,覆蓋率達100%。同時將大走訪和八五普法宣傳相結合,線上線下向群眾和企業宣傳法律法規,不斷提升群眾法治素養和意識。
訪出成效 傾聽民聲廣納諫
5月23日,鐘山路上交警雨山大隊創新施劃的9個特殊停車位格外醒目。該車位增設了“開門緩沖區”,用于防止汽車“開門殺”,減少汽車任性開門引發的交通事故,受到市民廣泛好評。
這一人性化做法,正是交警部門在大走訪活動中聽取群眾建議而實施的。
走到群眾身邊,傾聽社情民意。大走訪活動中,各政法機關多渠道征求群眾對政法工作的意見建議,切實把問題找全找實,把群眾期待摸清摸準。
市檢察機關干警入戶進企,與群眾和企業負責人面對面交心交流,詳細調研了解群眾、工作服務對象最需要解決的問題、最亟待掌握的法律法規、對檢察機關的意見建議等內容。
市司法局按照政法類、民生類、其他問題等類別,對大走訪期間征集到的問題建議進行分類整理,列出問題清單,并建立跟蹤臺賬,實時跟進,確保所有問題、困難“事事有著落、件件有回音”。
辦好實事 真情為民解難題
6月3日,端午節,馬鞍山法院“端午獵賴”集中統一行動在一江兩岸全面鋪開,全力向拖欠企業債務、涉農民工工資、金融債權等案件被執行人亮劍。本次行動共拘傳被執行人43人,執結到位款465.2萬元,執結案件44件,達成和解協議7件。
真情大走訪,用心解難題。大走訪活動中,全市政法機關以面對面、實打實解決問題為關鍵,靶向回應群眾期待和關切,切實為群眾辦實事、解難題。
市公安局下大力氣解決一批群眾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。針對“出行難”,優化交通信號81處,出新停車泊位7200個,精準查控酒駕780起、“炸街車”228輛、電動車違章4.3萬起;針對“破案難”,在城區建成8個綜合警務站,推進“1、3、5”分鐘快反機制落實,八類案件、詐騙案件、盜竊案件破案率同比分別上升8、8、19個百分點。市檢察院用好政務服務大廳、媒體網絡、外部監督等平臺深化檢務公開,借助各平臺公開案件辦理情況及檢察業務工作開展情況,擴大群眾獲取信息渠道,增強服務群眾實效。全市法院幫助解決企業涉法涉訴方面“急難愁盼”問題,及時解答企業關于合同、經營等方面的法律問題。市司法局組織系統內公職律師和社會律師主動走進企業,通過法治宣講、以案釋法、電話普法等形式為企業解答法律問題,提供優質高效法律服務,幫助其防范、化解法律風險。
邊訪邊建 建章立制促長效
大走訪活動在深入開展法治宣傳、平安建設基礎上,堅持問題導向,堅持建章立制抓長效,進一步鞏固大走訪成果。
創新民事辦理機制。如市公安局以閉環管控、聯動破題等方式打造“辦不成”窗口,在政務服務中心公安窗口、出入境服務大廳等處設立“辦不成”窗口55個,受理“辦不成”事項188件,成功解決139件。
建立常態便民機制。如博望區探索推動政法網格員常態化開展上門入戶走訪,利用綜治平臺,建立“線上+線下”問題事項上報機制,為建立常態化走訪機制打好基礎。市司法局完善十大司法“為民助企辦實事”工作機制,持續推出送法進農家、“法治體檢”為民護企計劃、“小馬護苗”未成年人社區矯正項目、助力討薪援助行動等便民利民工作舉措。
完善民意落實機制。如馬鞍山經開區針對收集的各類意見建議,建立明細臺賬,實行數據共享,推動完善會商研判和協調聯動機制,凝聚多元調解合力,打造明責、調處、追蹤工作閉環。
記者 劉明培 通訊員 潘偉龍
(責任編輯:孫天藝) |